『蚊子』這種生物在旅遊醫學門診中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日常生活中也無所不在,許多疾病靠蚊子媒介和傳染給人類,也就是俗稱的『病媒蚊』。常見病媒蚊疾病如:瘧疾(透過瘧蚊)、黃熱病(透過埃及斑蚊)、日本腦炎(透過三斑家蚊)、登革熱(透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茲卡病毒感染症(透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屈公病(透過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血絲蟲病(透過熱帶家蚊、斑腳沼蚊、玻里尼西斑蚊)……等。防範方式除了瘧疾有口服藥預防、黃熱病和日本腦炎有疫苗預防接種外(國外尚有登革熱疫苗),其餘的預防由蚊子媒介傳染疾病必需靠以下的防蚊措施。
旅遊中許多疾病透過蚊子叮咬來媒介和傳播
A. 認識蚊子的習性:
台灣常見的兩種登革熱病媒蚊有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為例,埃及斑蚊會在全天活動,喜歡棲息在室內,多棲息在陰暗、潮濕、不通風的角落,例如家中廚房,在臥室則多停留於牆角、窗簾及懸掛深色衣服上。白線斑蚊喜歡在白天活動,棲息場所主要在室外,活動場所多在離孳生源不遠且陰涼不通風的場所,例如盆栽、堆放雜物或輪胎處,以及孳生源附近的樹林草叢、竹林與空屋等處所。
國外傳播瘧疾的瘧蚊主要在黃昏到黎明活動,即使避開以上高風險時段還是可能被蚊蟲叮咬而染病。因此前往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非高山地區旅遊時,應養成隨時做好防蚊的準備。
B.非藥物防蚊措施:
(一)個人防護:用衣褲遮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褲腳與襪子間避免留下縫隙讓蚊蟲進入。
(二)居住防護:去除蚊蟲與清理孳生源,居住處裝紗門、紗窗來隔絕蚊蟲,可搭配使用殺蟲劑、驅蚊香或捕蚊燈,睡覺時床鋪使用蚊帳,注意蚊帳是否有破洞或破損。
(三)環境防護:周遭環境留意任何積水容器,例如陰暗處、地下室、停車場、廢棄輪胎或廢棄傢俱等、任何可積水的器皿、樹洞竹洞水窪地等,都要清除填塞、倒置或加蓋密封,盛水花瓶容器每周換水並刷洗內壁一次,或用細小石頭等填入容器中並超出水面,可減少孑孓生存空間。
(四)時間防護:盡量避免在黃昏後到黎明之間等蚊蟲活動時間外出。
C.防蚊液的成份:
我國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依含化學成分的不同分為三類,這三類防蚊藥劑皆可有效防蚊:
(一)含有Diethyltoluamide/DEET(待乙妥/敵避)。
(二)含有Picaridin(派卡瑞丁)。
(三)含有IR3535(伊默克)。
以下針對這三類防蚊藥劑來個別討論:
(一) DEET(Diethyltoluamide),又稱待乙妥、敵避:
1.濃度與效果比較:DEET用於防蚊至今已數十年,是目前全世界廣泛使用且防蚊效果良好的防蚊產品,市售某些防蚊產品標榜天然植物防蚊液且不含敵避DEET,實將DEET汙名化。防蚊液DEET濃度從5%至50%不等,較高濃度DEET能提供較持久保護力,只是對皮膚刺激也較明顯。15-20% DEET防蚊液理論上可提供約4-5小時保護時間,30% DEET約持續6-7小時保護時間,50% DEET約持續8小時保護時間,需注意實際使用時防蚊效果很容易受到環境因素與人體流汗影響,所以還是要定時補噴。
2. 1998年美國環保署檢視DEET和人類、動物神經毒性資料,結論是「沒有任何証據証明DEET是一種選擇性的神經毒物,沒有任何証據DEET對兒童有任何重大風險,醫學文獻中的毒性報告也沒有和使用者的年齡有關」。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也建議可使用30%左右的濃度於小孩。孕婦與哺乳中的婦女使用含DEET的防蚊藥品亦是安全的。使用上僅需注意可能出現皮膚刺激性或可能導致皮膚過敏。
3.以下情況可用含較高濃度的DEET防蚊液:
a.處在容易流失防蚊液的地方,如:下雨、易流汗或高溫環境。
b.蚊蟲聚集的沼澤濕地。
c.瘧疾、黃熱病、登革熱、絲蟲病、日本腦炎等病媒蚊傳染疾病高風險盛行疫區域。
(二) Picaridin 派卡瑞丁:2017年7月我國衛生福利部核准為「可用於人體皮膚之環境用藥」,可直接塗抹噴灑在人體皮膚,用法同DEET成分的防蚊液、其濃度高低也是跟防蚊效果的延續時間呈正相關,與驅蚊效果無關。
1.作用:使蚊子無法感受到「獵物」的氣味達到防蚊,是無法殺死蚊蟲的。
2.派卡瑞丁與DEET的比較:DEET是淡黃色油狀液體及對於水中魚類生物可能具有毒性,派卡瑞丁無色無味且皮膚刺激性較低、也較無環境汙染。兩者防蚊效果則相似。
3.注意事項:我國核准派卡瑞丁適應症為2歲以上孩童與成人。
(三) 含IR3535(伊默克,Prolin):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將IR3535列為孕婦及兒童可用的防蚊成分,我國產品許可證適用於2歲以上孩童及成人。IR3535是一種結構接近自然存在的氨基酸β-alanine物質,可驅離蚊蟲,防蚊效果約持續8小時保護時間。
(四)市面上天然萃取或植物提煉的防蚊藥品、精油、防蚊貼片或手環,防蚊持久度、可靠性都不如上述三種成份防蚊液。樟腦油、香茅油或各式萃取精油製成的防蚊液,研究顯示防蚊效果從數分鐘到2小時,效果較短且不太穩定,不建議用這些作為主要防蚊成份。
D.防蚊液的使用與對象選擇:
(一) 依用途挑選防蚊液:
衛生福利部核准含有DEET防蚊藥劑,產品上印有「衛部(署)藥製字」或「衛部(內衛)成製字」等許可證字號,且使用說明書上有「得使用於人體裸露之皮膚」,可以直接塗抹噴灑人體皮膚。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核准的防蚊藥劑,產品上印有「環署衛製字」或「環署衛輸字」等許可證字號。環保署核可的防蚊藥劑,有些僅核准環境使用,說明書會註明「本產品不可噴灑於皮膚或衣物上」,例如環保署核准含有DEET「環境衛生用藥」,用於居家環境噴灑在紗窗紗門,戶外登山露營時噴灑在帳篷,以避免蚊蟲跟隨進入,需注意不可噴灑於皮膚或衣物上。環保署核可含Picaridin(派卡瑞丁)及IR3535(伊默克)的防蚊藥劑,即可直接塗抹噴灑於人體皮膚。需留意說明書上的說明及注意事項,是否加註說明「得使用於人體裸露之皮膚」或「本產品不可噴灑於皮膚或衣物上」。
(二) 使用對象選擇:
1.兩個月以下嬰兒:不適用含有DEET、Picaridin或IR3535成份防蚊藥劑,建議使用外在遮蔽方式,如穿淺色長袖衣褲及掛蚊帳等防蚊蟲方式為主。
2.兩個月以上孩童:建議用濃度為10%至30%的DEET防蚊藥劑,也可用含Picaridin(派卡瑞丁)及IR3535(伊默克)防蚊藥劑,回到室內後即清洗乾淨。
3.成人:可選用DEET濃度上限為50%、含Picaridin(派卡瑞丁)或IR3535(伊默克)防蚊藥劑。
E. 正確使用防蚊藥品:
衛生福利部核可的防蚊藥劑(蚊蟲忌避劑)噴灑或塗抹於皮膚裸露處,讓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以預防蚊蟲叮咬。噴劑型防蚊液建議距離皮膚或衣物上15-20公分直立噴灑,避開傷口、發炎、濕疹或曬傷的皮膚。使用於臉部時,可先噴於手掌再塗於臉部,要避開眼睛和口唇周圍。初次使用若擔心會皮膚過敏,可比照一般外用藥妝液測試,先少量使用在小面積皮膚上,觀察確認無過敏紅疹等反應後再大範圍使用。
防蚊藥品中DEET、Picaridin或IR3535的濃度與『藥效持續時間』有關,濃度與防蚊效果無直接關係,較高濃度能提供較持久的防蚊效果。長期戶外活動應依照產品標示的間隔時間來補噴,流汗多或蚊蟲開始在身邊盤旋聚集時也要補噴或補擦防蚊藥劑。
若同時使用防曬乳和防蚊液,由於先塗抹含DEET防蚊液會使防曬乳的SPF降低將近30%效果。許多防曬乳含有二苯甲酮,防曬乳和防蚊液一起使用會使DEET的代謝變慢,發生頭暈,甚至可能有神經毒性。為避免與防曬用品交互干擾,建議先塗抹防曬乳10-15分鐘後再使用防蚊液。
F. 防蚊的其他事項:
國內規定登機前旅客身上或隨身行李內所攜帶液體、膠狀及噴霧類物品的容器瓶,體積不可超過100毫升,搭飛機時留意各航空公司對隨身攜帶行李的液態瓶裝物規定,建議將防蚊液瓶放在托運行李箱中。
對居住在高樓層(例如十樓以上)的住戶,蚊子由地面垂直起飛抵達高樓層的機率不大,但藉由氣流、工具的運送,例如藉由電梯門開啟時進入(蚊子也會搭電梯的)還是可能登高的。需留意居住處的樓下、地下室或停車場是否佈滿蚊子孳生源(積水容器),並加強環境防護。
Reference: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防蚊篇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7EK9XTR8z3bCHl-ovNluEw
2. 旅遊醫學臨床工作手冊,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2016-4-20
3. 旅遊醫學門診精要,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2020-4-20
4.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網站:準備好防蚊了嗎? 防蚊藥品使用須知http://travelmedicine.org.tw/information/content.asp?ID=149
5.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網站:防蚊大作戰http://travelmedicine.org.tw/information/content.asp?ID=192
6. 家庭醫師臨床手冊 第四版 2017-2
7.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http://wwwnc.cdc.gov/travel)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可用於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若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張仁鴻醫師』與網頁出處。也請勿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文全文超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