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疾病介紹:
又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或新冠肺炎。2020年2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型冠狀病毒所造成的疾病稱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2019),國際病毒學分類學會將此病毒學定為SARS-CoV-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為監測與防治此新興傳染病,2020年1月15日起公告「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為第五類法定傳染病,2020年1月21日確診第一起境外移入確診個案,同年1月28日出現第一例本土個案,為境外移入造成家庭群聚感染。
(二) 流行區域:
2019年12月起中國湖北武漢市發現不明原因肺炎群聚,病例多與武漢華南海鮮城活動史有關,2020年1月9日中國公布病原體為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將之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迅速在中國省市與世界各地擴散,2020年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為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三) 病原: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屬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nae)之Beta亞科(beta coronavirus)。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nae, CoV)是人類與動物疾病重要病原體,有外套膜的單股正鏈核糖核酸RNA病毒,外表為圓形,電子顯微鏡可看到像皇冠的突起因而得名,可再細分為Alpha亞科、Beta亞科、Gamma亞科與Delta亞科。冠狀病毒會引起人類和脊椎動物疾病,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疾病。冠狀病毒科的動物宿主包括蝙蝠(最大宗)、豬、牛、火雞、貓、狗、雪貂等,有零星的跨物種傳播報告。會感染人類的七種冠狀病毒,包括Alpha亞科的HCoV-229E病毒與HCoV-NL63病毒,以及Beta亞科的HCoV-HKU1病毒、HCoV-OC43病毒、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和最新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
SARS-CoV2包含四種結構蛋白,分別是包覆病毒RNA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及核殼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病毒進入人體後,經棘蛋白受體結合區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和人體細胞表面的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2)受體結合,使病毒進入細胞內造成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病毒株D614G從中國被發現後,陸續出現一些病毒變異株(variants),這些變異株也都造成區域及國際間的流行。以下是目前國際間發生流行的病毒變異株。
(四) 傳播方式:
2019年12月武漢發生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多數案例曾到賣野味的華南海鮮市場,市場環境檢體檢出SARS-CoV-2,查感染源與傳播途徑後,發現近距離飛沫傳染、直接或間接接觸病患的口鼻分泌物,或無呼吸道防護且長時間與病患2公尺內密閉空間裡,增加人傳人感染風險。病毒也會由眼結膜、鼻黏膜或口黏膜等黏膜進入人體。人類COVID-19感染也可能自糞便檢出SARS-CoV-2核酸陽性。
飛沫傳染及接觸傳染的方式
摘錄自Journal of Hospital
Infection 92 (2016) 235e250
(五) 感染症狀:
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到發病的潛伏期為1至14天(多數為5至6天),確診病人發病前2天即具傳染力。確診病人上呼吸道檢體可持續檢測SARS-CoV-2核酸陽性達兩週以上,下呼吸道檢體檢出病毒時間可能更久。
人類感染冠狀病毒症狀以呼吸道為主,包括發燒、鼻塞、流鼻水、咳嗽等,感染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與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比感染一般人類冠狀病毒症狀嚴重,可能出現嚴重肺炎與呼吸衰竭。罹患COVID-19症狀包含發燒、倦怠、乾咳,約三分之一患者會呼吸困難,其他包括頭痛、喉嚨痛、肌肉痛、腹瀉等,部分病患會嗅覺或味覺喪失(異常)。多數患者能康復,少數嚴重患者會進展至肺炎、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休克或死亡。死亡個案多有慢性病史,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病、腎功能不全等。約14%出現嚴重症狀需住院與氧氣治療,5%需加護病房住院治療。COVID-19病患以成人為主,兒童個案多和接觸確診成人或家庭群聚有關,兒童感染COVID-19大多症狀輕微,也有零星死亡案例。
(六) 診斷
冠狀病毒不易用組織培養分離出來。分子生物學核酸的『即時反轉錄聚合酵素鏈鎖反應(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是檢驗SARS-CoV-2急性感染期首選。血清學試驗(serological test)正在發展中,用於確診病人感染後恢復期檢測。
(七) 預防方式:
接種COVID-19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可降低染病的風險。接種疫苗可促進中和抗體產生(neuralizinig antibody)及細胞免疫記憶(cell immunity)。發展初期的COVID-19疫苗包含病毒載體疫苗(Viral DNA vector)與信使RNA (mRNA)疫苗兩大類。兩類疫苗最大不同是『疫苗穩定度』,病毒載體疫苗使用穩定度較高的DNA,DNA穩定結構可使病毒載體疫苗能在2°C至8°C儲存6個月。對偏鄉與基礎交通建設不完全的國家與地區來說十分有利。現今陸續有非活性病毒疫苗和次單位疫苗的問世。
除了接種疫苗,其他預防COVID-19的防疫新生活措施包含:
- 維持手部衛生習慣(例如飯前與如廁後洗手)、手部不清潔時不觸碰眼口鼻。
-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維持社交距離(室外1公尺,室內1.5公尺)並佩戴口罩。
-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出入公共場所佩戴口罩。
- 減少前往醫院探病與非緊急醫療需求避免前往醫院。
- 居家檢疫、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請遵守相關規範。
- 身體不適時停止上班上課,先留在家中觀察和休息,有發燒或疑似COVID-19不適症狀時請主動聯繫衛生單位,就醫時請說明旅遊史、接觸史、職業以及周遭家人同事是否有群聚情況。
Reference: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COVID-19疾病介紹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vleOMKqwuEbIMgqaTeXG8A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COVID-19疫苗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V_XD8H6OSUpaTIMWgopkNg#
3. Voysey M et al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he ChAdOx1 nCoV-19 vaccine (AZD1222) against SARS-CoV-2: an
interim analysis of four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s in Brazil, South Africa,
and the UK Lancet 2021; 397(10269):99-111
5. COVID-19
vaccine: the eight technologies being tested https://www.intvetvaccnet.co.uk/blog/covid-19/vaccine-eight-types-being-tested
6. N Engl J Med.
2021 Mar 3.
7. Polack FP, et
al. N Engl J Med. 2020 Dec 31;383(27):2603-2615.
8. Dagan N et al.
BNT162b2 mRNA Covid-19 vaccine in a nationwide mass vaccination setting. N Engl
J Med 2021 Feb 24; [e-pub]. (https://doi.org/10.1056/NEJMoa2101765)
9. J. L. Bernal, et
al. Early effectiveness of COVID-19 vaccination with BNT162b2 mRNA vaccine and
ChAdOx1 adenovirus vector vaccine on symptomatic disease, hospitalisations and
mortality in older adults in England.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1.03.01.21252652
11. 林詠青 COVID-19 疫苗系列專欄:什麼是預防接種的不良事件和不良反應 疫情報導 2021年5月25日 第37卷第10期 https://www.cdc.gov.tw/File/Get/PTm0uLhIccDsOUhoywksjg
12.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網站:COVID-19疫苗簡介與常見Q&A http://travelmedicine.org.tw/upload/W_people/213.pdf
13.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網站:COVID-19 AZ疫苗自費接種常見Q&A http://travelmedicine.org.tw/upload/W_people/214.pdf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可用於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若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張仁鴻醫師』與網頁出處。也請勿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文全文超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