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黃熱病
(一) 黃熱病介紹:黃熱病是屬於「傳染病防治法」第五類傳染病。
(二) 流行區域:
由下圖可知主要流行於非洲及拉丁美洲(藍色方框),依照感染的風險程度分為「高風險地區」及「中低風險地區」。非洲地區盛行於7-10月(雨季即將結束而乾季將開始時),罹病風險增加,在乾季或城市可能有小規模疫情。拉丁美洲盛行於1-5月,其中高峰期為2月和3月。
近年較大規模疫情發生於安哥拉、巴西及奈及利亞;非洲安哥拉2015年12月爆發流行,截至2016年10月已累計近900例確定病例,其中約120例死亡,並造成其他國家的境外移入個案,包括剛果共和國、肯亞及中國(北京市、上海市及福建省);巴西2017年7月爆發流行,截至2018年2月28日已累計723例確定病例,其中237例死亡,確診病例主要集中於東南部,以米納斯吉拉斯州為最多;奈及利亞2017年9月爆發流行,截至2017年12月19日共16州累計341例疑似病例,其中45例死亡。目前從未顯示在亞洲有黃熱病本土病例。
黃熱病風險地圖及國家盛行區:藍色方框內國家為黃熱病的「高風險地區」及「中低風險地區」
來源:https://www.cdc.gov.tw/Category/ListContent/YipvR33b32K-dsMI2eIrIg?uaid=xwZvRLGTVN0ItcWOO_i_4Q
(三) 病原:由黃熱病病毒(yellow fever
virus)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單股RNA病毒,屬於黃病毒科(flaviviridae)的黃病毒屬(flavivirus)。
(四) 傳播方式:蚊子叮咬,主要為斑蚊屬(Aedes spp.),例如埃及斑蚊(Aedes asgypti)或趨血蚊屬(Haemagogus spp.),在台灣埃及斑蚊主要在嘉義布袋以南的南部縣市。
(五) 感染症狀:
黃熱病是屬於病毒出血性發熱的疾病(viral hemorrhagic
fever),臨床病程分成三階段:感染期、緩解期、中毒期,進入中毒期的病人7至10天內死亡率約20-50%。潛伏期為3到6天,感染後約3到6天會開始出現症狀,症狀包括發燒、寒顫、頭痛、全身肌肉痠痛、噁心、嘔吐等,部分病患在症狀出現後數小時到1天就進入危險期,出現出血徵候,如流鼻血、牙齦出血、吐血及黑便,嚴重臨床表現為肝功能異常及腎臟衰竭、凝血病變及休克等四項。感染恢復後即有長期免疫力,目前尚未有二度感染的病例
(六) 預防方式:接種黃熱病疫苗是效益非常好的預防方式,到流行地區後採取防蚊措施。有關『防蚊措施』可參考這裡
B. 黃熱病疫苗
(一) 黃熱病疫苗:
黃熱病疫苗可說是旅遊醫學門診最代表性的疫苗。黃熱病疫苗是活性減毒疫苗,是以雞胚蛋培養的病毒製成。單劑接種(0.5 ml),皮下注射,接種後約7至10天可產生保護力,打一劑就能提供終身保護力,是效益非常高的疫苗。黃熱病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於接種10天後生效,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自2016年7月11日起證明書由原訂10年有效期改為終身有效,已核發的證明書不受原註記10年有效日期限制,不需換發或註記即可繼續使用。
有關『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可參考這裡
(二)接種適應症:
前往高風險地區的旅客:年齡滿9個月以上者,建議接種黃熱病疫苗,應於出國10天前接種。接種疫苗者90%以上可產生長期保護力,不需例行追加接種。
前往黃熱病中低風險地區旅客,除了當地政府有特殊要求,一般旅客建議採取防蚊措施即可,如果旅客在當地活動容易遭蚊子叮咬(如露營、叢林探險)、無法採取防蚊措施、或預計長期停留,可考慮接種疫苗。如需接種證明,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黃皮書)的生效日為接種後10天開始,因此至少於出發2週前至旅遊醫學門診接種疫苗。旅客符合疫苗接種禁忌症,可請醫師開立「不適合接種證明(medical waiver)」取代接種證明。
依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預防接種組(ACIP)106年第2次會議決議,黃熱病疫苗建議追加接種對象如下:
1.前往流行地區前追加1劑:
a.在懷孕期間接種過黃熱病疫苗者。
b.接種過黃熱病疫苗後,接受造血幹細胞移植者。
2.以下對象欲前往流行地區前且距上次接種超過10年,追加1劑:
a.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者。
b. 因旅行季節、地點、活動或停留時間而有較高感染風險者。
3.常規性處理野生型黃熱病病毒的實驗室工作者,每10年追加1劑。
(三) 接種禁忌:
1.
未滿6個月嬰兒,因為可能增加疫苗相關性腦炎(vaccine-associated encephalitis)的風險。
2.
對疫苗成分過敏,對「蛋」的蛋白質對或新黴素 (neomycin)過敏者。
3.
胸腺功能異常、胸腺腫瘤(thymoma)、曾接受胸腺切除術(thymectomy)。
4.
免疫力不全者、先天免疫缺乏、HIV感染者有病徵或CD4 T細胞< 200/mm3或愛滋病、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及患者。
5.
懷孕初期的孕婦。若接種後發現懷孕,接種疫苗不應被視為中止懷孕的原因。
(四) 特別留意的接種對象:
1.
以下對象經評估感染黃熱病之風險大於產生嚴重副作用者,無法避免前往流行地區可考慮接種:
a.
年齡6至8個月的嬰兒,且曾有親神經原性副作用(neurotropic adverse events)發生。
b.
60歲以上長者,需考量本身是否有慢性疾病和服用藥物,接種疫苗後是否會導致免疫抑制。
c.
哺乳中婦女。
2.
發高燒或急性感染症者,待病情穩定後或退燒後再接種。
(五) 不良反應及副作用:
約10-30%接種者在5-12天內出現類感冒症狀,例如頭痛、肌肉痛、輕微發燒等,症狀約1-2天會恢復。曾在國外通報嚴重的不良反應,造成接種者發生黃熱病疫苗相關的神經病變或臟器病變,發生率極低(小於十萬分之1),這好發於高齡及幼兒(未滿9個月)的接種者。過敏性休克發生率約十萬分之1.8。
1.
黃熱病疫苗相關的神經病變(Yellow fever vaccine-Associated
Neurologic Disease,YEL-AND):發生率為十萬分之0.8,發生率會隨年齡而增加,大多出現於初次接種者。包含:腦炎、急性瀰漫性腦脊髓膜炎、Guillain-Barre症候群、顏面神經麻痺等。
2.
黃熱病疫苗相關的臟器病變(Yellow fever vaccine-Associated Viscerotropic
Disease,YEL-AVD):發生率為十萬分之0.4,發生率會隨年齡而增加,可能導致多重器官衰竭而死亡,大多出現於初次接種者,約發生於疫苗接種後4 天(第0到8 天都有可能)。好發族群為年紀較輕女性、60歲以上長者、重症肌無力病患或有胸腺疾病病史者,包含胸腺腫瘤或曾接受胸腺切除術者
(六)目前台灣現用疫苗:
品名是STAMARIL®,廠牌是Sanofi Pasteur,產製國是法國,疾病管制署專案進口疫苗。
目前接種黃熱病疫苗和開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需至疾病管制署旅遊醫學合約醫院來辦理,台澎金馬共有32家旅遊醫學合約醫院,多數醫院由家庭醫學科主責。
筆者駐診於台北市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門診,也是疾病管制署旅遊醫學合約醫院據點。若有疫苗接種和開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需求,歡迎至門診與我們諮詢。
Reference: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 ( http://www.cdc.gov.tw/professional/index.aspx )
2.
旅遊醫學門診精要,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2020-4-20
3.
旅遊醫學臨床工作手冊,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2016-4-20
4.
不想要的紀念品–旅遊傳染病,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5.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http://wwwnc.cdc.gov/travel)
6.
2018 Yellow Book- Yellow fever section
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Yellow fever
8.
UpToDate Medical Database: Yellow fever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可用於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若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張仁鴻醫師』與網頁出處。也請勿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文全文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