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疾病介紹: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可分為A、B、C三種類型,只有A型及B型會引起季節性流行。
(二) 流行區域:全球性分布。季節性流感在溫帶地區的冬季流行,北半球流行期間從10月到隔年5月,南半球從4月到9月。熱帶或亞熱帶地區通常在雨季或旱季流行,全年還是可見流感病例。臺灣位處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全年都有病例出現,以秋、冬季較容易流行,流感疫情多從11月下旬開始升溫,年底至翌年年初或農曆春節前後為高峰期,3月後病例會逐漸減少。
(三) 病原:流感病毒,屬於正黏液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為RNA病毒的一種。
(四) 傳播方式:
流感病毒經由飛沫及接觸傳染。透過感染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的飛沫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特別在密閉空間或空氣不流通,容易造成病毒傳播。流感病毒也可短暫存活在物體表面,手接觸到污染物表面的口沫、鼻涕黏液,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經接觸而感染。流感可藉由人潮擁擠而快速傳播,也可透過旅遊及經貿、社交活動來加速疾病散播。每年1-2月是流感流行高峰期間,適逢我國農曆春節返鄉人潮南來北往疫情可能隨著感染者的活動擴散至各處。
(五) 感染症狀:
潛伏期為1-4天,感染流感後主要症狀為發燒、頭痛、肌肉痠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及咳嗽等,部分患者伴有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多數患者發病後會自行痊癒,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例如病毒性肺炎、細菌性肺炎、腦炎、心肌炎、心包膜炎或其他嚴重繼發性感染等。高危險族群包括老年人、嬰幼兒及患有肝臟、心、肺、腎臟、代謝性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不全者等。需注意嬰幼兒不善表達症狀,可觀察嬰幼兒是否呼吸喘或急促、意識不清、嗜睡或活動力低下,做為是否為危險徵兆的指標。
流感和一般感冒不同,流感容易出現發高燒、倦怠、全身肌肉痠痛等症狀,症狀發作較突然,所需恢復時間比一般感冒長,約需1-2週甚至好幾週才能完全恢復。在高危險族群得到流感容易引發併發症,甚至死亡。
(六) 預防方式:
- 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流感疫苗,健康成人接種流感疫苗可達70-80%保護力。
- 維持手部清潔: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後立即洗手,避免用手直接碰觸眼睛、鼻子和嘴巴。
- 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有呼吸道症狀時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立即更換。打噴嚏時,用面紙、手帕或衣袖遮住口鼻。有呼吸道症狀,與他人交談時需保持適當社交距離。
- 生病時在家休養,儘量不上班、不上課,避免搭乘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有流感症狀立即就醫,並依醫師指示服用流感治療藥物。
- 流感流行期間,減少出入公共場所或人多擁擠地方。
-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病毒傳播機會。
- 注意飲食均衡、適當運動,增進身體健康。
Reference: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流感疫苗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LnrbufSY9uTyIprhOZ15NA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疫苗保護力篇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RJ6gxWhhbZIqMrTMBlWPlQ
3. 旅遊醫學臨床工作手冊,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2016-4-20
4. 旅遊醫學門診精要,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2020-4-20
5.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網站:流行性感冒
http://travelmedicine.org.tw/information/content.asp?ID=119
6. 家庭醫師臨床手冊
第四版 2017-2
7. 家庭醫師與成人疫苗接種臨床工作手冊
第二版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2015-12
8.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http://wwwnc.cdc.gov/travel)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可用於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若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張仁鴻醫師』與網頁出處。也請勿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文全文超連結』。》